20070626

Ericsson簡史 (The brief history of Ericsson)















西方遇到東方: 1906年中國代表團訪問L M Ericsson總部的留念

Ericsson簡史 (Taking You Forward)

1876 Lars Magnus Ericsson與Carl Johan Andersson一起創立名為L M Ericsson & Co.的小店鋪,加上一名助手初期員工只有三人,以修理電報機為主。

1877美國生產的Bell電話機開始進軍瑞典市場。

1878 Ericsson透過對Bell電話機的維修和認真研究,迅速掌握了電話機的生產技術,推出改良型的電話,並成功賣出22具;此時也開始深入研究Siemens的電話機。
說明︰電話在當時是昂貴的奢侈品,一年22具的業績已屬亮眼。

1879 Ericsson推出以自己品牌生產的電話機,當年賣出74具,此時公司擴大到10人,並開始生產火警電報機。

1880 美國Bell Telephone在瑞典各大都市購併、建立電話網路,並限制其用戶只能使用Bell電話機,於是Ericsson電話機面臨邊緣化的威脅。

1881 L M Ericsson首次擊敗Bell telephone取得位於瑞典Baltic海岸Gavle市的電話機大型採買標案。

1882 Ericsson有50位員工,平均每周工作65小時。

1883 由於當時Bell Telephone的電話機與服務過於昂貴,迫使瑞典人在Stockholm成立一家獨立電信公司 - SAT(Stockholm's Allmanna Telefonaktiebolag),Bell Telephone當然拒絕供應設備給對手SAT,於是Ericsson順利接下提供電話機與人工交換機的合約。

1884 據說Ericsson「參考」Western Electric公司的設計,推出多片式人工電話交換機。雖然該設備於1879年在美國已取得專利權,卻沒有在瑞典申請專利,因此「參考」並不違法。當時一個交換機已可處理10,000條電話線路。

1884 Ericsson推出全世界第一款桌上型電話。
說明:在此之前的家用電話大都是壁掛式的手工木製產品,遠看宛如一座沒有指針的典雅大鐘。

1886 Stockholm成為世界上電話最密集的地區。

1890 Ericsson有153位員工。

1892 Ericsson生產世界第一支有聽筒(將收音與放音裝置合併在一起)的電話機- The Dachshund(德國獵犬)。

1892 Ericsson開始向海外擴展業務,例如與荷蘭電信業者建立業務聯繫,並與中國上海市簽訂了第一個供貨合約。

1901 Ericsson收購SAT的電話製造公司。

1902 Ericsson在紐約成立銷售辦事處,員工年假達14天。

1903 LM Ericsson創始人Lars Magnus Ericsson退休。

1906 Ericsson為罹患肺結核的員工蓋療養院

1906 Shanghai Mutual Telephone Co.自1900年以後,開始使用L M Ericsson的設備來建設中國的電話網路。

1915 當瑞典從德國進口鐵路號誌設備發生困難時,LM Ericsson便開始投入鐵路與道路管制號誌的研發與生產,不久發展成為重要的部門,後來成立新公司 – LM Ericsson SIB,並於1968年賣給軍方。

1918 LM Ericsson與SAT合併成立Allmanna Telefon AB LM Ericsson。

1919 LM Ericsson入股Svenska Radio Aktiebolaget(瑞典無線電公司,簡寫為SRA)。

1922 LM Ericsson推出全世界第一套工廠打卡機以方便工廠有效管理工人的時間。
說明:打卡機的發明的確有效掌握員工在工廠的每一分鐘,但也將工人的生活推向無止盡的黑暗,在12年後卓別林(Charlie Chaplin)的電影 - 摩登時代(Modern Time)裡扮演關鍵反派角色,雖然出現不到一分鐘。

1923 LM Ericsson的500-point選線器自動交換機開始提供服務。

1926 L M Ericsson創始人Lars Magnus Ericsson辭世,如其所願葬禮非常樸素地在Botkyrka的公墓舉行。

1931 L M Ericsson推出電木電話(Bakelite phone)。

1940 因1939年爆發二次世界大戰,Ericsson開始生產彈藥與製造機關槍。

1945 L M Ericsson開始研發縱橫制交換機(crossbar交換機)。

1946 為紀念L M Ericsson創始人Lars Magnus Ericsson的百歲冥誕,人們在他的誕生地豎立一個紀念碑,上面寫著簡單一行字︰瑞典的電話工業見證著他一生的成就;同年L M Ericsson開始投入電視的研究。

1948 L M Ericsson與芬蘭赫爾辛基(Helsinki)簽訂第一份大城市的縱橫制交換機訂單。

1949 L M Ericsson開始生產雷達。

1950 世界第一通自動轉接國際長途電話在Ericsson測試交換系統上實現。

1963 L M Ericsson在瑞典進行第一次PCM傳輸測試。

1968 L M Ericsson第一部程控交換機AKE 12在瑞典使用。

1969 L M Ericsson推出第一部按鍵式電話(Keyset phone)。

1972 L M Ericsson購買Ellemtel的AX交換機研發技術。
說明:Ellemtel創立於1970年,是由Ericsson與Televerket合資(50-50)建立的公司,以開發新的交換機技術為主要目的。

1973 L M Ericsson AXE交換機正式命名問市。

1976 L M Ericsson推出可提供10,800條channel的60Hz同軸電纜傳輸系統。

1981 L M Ericsson決定收購SRA,改名為ERA(Ericsson Radio Aktiebolaget),開始移動通信系統事業;Ericsson為沙烏地阿拉伯建立世界第一套NMT系統;同年Ericsson推出第一個NMT行動台;成立Ericsson資訊系統公司(Ericsson Information Systems, EIS)

1983 L M Ericsson與美國水牛城(Buffalo)簽訂第一個AMPS系統合約;Ericsson使用新的商標,整個集團開始以簡單的Ericsson當作總稱;同年成立Ericsson Mobile Telephone laboratory;推出Ericsson MD 110 PBX企業用戶電話交換機。

1985 Ericsson為英國Vodafone建立TACS行動網路。

1986 Ericsson的第一個IN(Intelligent Network)網路完工。

1987 Ericsson為Telecom Aus(澳洲的電信公司)架設世界第一套ISDN網路;第一支Ericsson手機NMT900誕生。

1987 在法國政府鼓勵之下,Ericsson與法國Matra合資成立Matra-Ericsson Telecommunications公司,在法國提供AXE系統,直到現在還是法國的供應商[2]。
說明:Matra公司在台灣一度惡名昭彰,1993年當時台北捷運最受爭議的木柵線承包商就是法國馬特拉交通公司(Matra Transport)。其實Matrar集團除了捷運外,太空、軍事以及通訊領域都是其業務範圍[6]。有趣的是,瑞典與法國這兩個自認最自大的民族在1987年開始學習共事與包容於一室的商業合作藝術[7]。

1988 英國Vodafone向Ericsson下世界第一個GSM網路訂單;同年NTT邀請Ericsson參與日本手機PDC的設計。

1989 Ericsson與美國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合資成立Ericsson-GE Mobile Communications;為幫助員工保持人格的平衡,Ericsson於此年定義企業價值為:專業進取(Professionalism)、尊愛至誠(Respect)、鍥而不捨(Perseverance)[2];Ericsson完成DCT900。

1990 Ericsson在台灣建立全世界最大的個人傳呼系統(personal paging system),當時預估台灣會有65萬用戶。

1991 Ericsson佔全球3%的手機市場,當時Ericsson生產總數量是22.5萬支手機。

1992 Ericsson與Hewlett Packard合資成立EHPT (Ericsson Hewlett Packard Telecom)公司;同年Ericsson中止與Matra在GSM的夥伴關係。

1993 Ericsson在美國提供第一套D-AMPS系統;同年Ericsson-GE Mobile Communications改名為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說明:D-AMPS就是IS-54,後來更名為IS-136。

1996 Ericsson的行動通信系統佔據全球高達40%的市場,手機則有20%的使用率。

1997 Ericsson提供日本(NTT DoCoMo)第一個WCDMA測試系統。

1997 Ericsson與Motorola, Nokia以及Openwave (現在改名為Unwired Planet)合組WAP Forum

1998 Ericsson與Nokia, IBM, Toshiba以及Intel組成Bluetooth (藍牙) SIG (Special Interest Group)。

1998 Ericsson增加分封數據服務的新功能到AXE交換機;同年Ericsson的ATM交換機 - AXD 301問市

1999 Ericsson獲得德國網路營運公司T-Mobile的世界上第一份GPRS合約;同年Ericsson取得全世界一半的GPRS網路訂單。

1999 Ericsson獲得日本NTT DoCoMo青睞,將提供WCDMA手機和基地台設備,這是世界上第一個WCDMA商業訂單;同年Ericsson還在台灣、德國、義大利、英國、美國、加拿大、瑞典、日本和中國建立實驗系統。

1999 Ericsson收購Qualcomm網路事業部,增加發展CDMAOne與cdma2000的技術能力。
說明:依此合約,Ericsson將買下Qualcomm在San Diego, California以及Boulder, Colorado的研發團隊與網路事業部,並彼此分享在3G領域的專利權,目的是取得3G技術的世界主導權[8]。

1999 Ericsson與Nokia的合作:
Ericsson and Nokia Make the First GSM 400 Call - Company Business and Marketing
Cambridge Telcom Report, Oct 18, 1999

The first official mobile call on the GSM 400 frequency band was made during a GSM 400 conference in Budapest, Hungary. The call was performed with Ericsson prototype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adio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and dual band GSM 400/1800 prototype mobile phones from Nokia.
This first GSM 400 call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progress of extending GSM with the new frequency band at 400 MHz. GSM 400 delivers the same high-quality services as the present frequency bands. GSM i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the 900, 1800 and 1900 MHz frequencies.
Extending GSM with a fourth frequency band will be a cost-efficient way to provide improved coverage and will offer better possibilities to benefit from combined low and high frequencies.

2000 Ericsson與日本電信(Japan Telecom)成功運用Ericsson的ROCCO技術,完成全球首次在UMTS架構下的無線網路語音傳輸(Voice-over-IP-over-Wireless,VoIPoW)測試。

2000 Ericsson與瑞典鐵路(Swedish Railway, SJ)在火車站進行全球首次於公眾環境下的藍牙測試。

2000 Ericsson與香港數碼通(SmarTone-Vodafone為香港行動通訊運營商)一起推出全球首個GPRS商用網路。

2000 Ericsson與Microsoft為發展、整合及推廣行動網路,成立Ericsson Microsoft Mobile Venture AB公司,並推出第一套商業化的行動網路應用解決方案 - MosoTM。
說明:NetCom(挪威系統業者)是第一家採用Moso的系統廠商,Moso可提供NetCom的企業用戶即時擷取公司電子郵件、日曆、行事曆,與其他個人化資訊管理工具等。此概念後來發展成為
2006年在台灣開始推行的Push email手機服務。

2001 Ericsson將其手機生產業務交給FLEXTRONICS公司代工,自己則集中力量于手機的技術研發、設計、品牌推展和市場營銷。

2001 Ericsson的子公司Ericsson Mobile Platforms (EMP)在瑞典成立,向全球移動電話及其它無線訊息設備生產商提供開放標準的2.5G和3G技術平台授權,該公司自此支撐起愛立信的一大新核心業務-技術授權業務。

2001 Ericsson與SONY合資(50-50)成立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合併雙方的手機業務。該公司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致力開發並向全球用戶提供2.5G和3G終端設備;同年Sony Ericsson成為EMP公司的首位客戶。

2001 Ericsson在PSTN網路成功建立一通WCDMA通話。

2002 Ericsson將使用德州儀器提供的核心元件於GPRS以及UMTS手機的EMP平台上。

2002 Ericsson與AT&T Wireless(美國電信運營商,於2004年與併入Cingular Wireless成為全美最大的運營商)在1900MHz的UMTS商業網路上完成384kbps的數據呼叫。
說明:Ericsson提供美國AT&T Wireless在Dallas地區整套的UMTS網路,並在Sony Ericsson的測試手機上面完成高達384kbps的數據呼叫。

2002 Ericsson宣稱完成世界第一通在WCDMA與GSM網路上的無感式(seamless)handover。

2003 Ericsson提供Verizon Wireless(美國第一大CDMA運營商)全球首套在cdma2000網路上的MMS解決方案。
說明:此新聞的重要性在於Ericsson宣稱提供一個同時符合3GPP與3GPP2的MMS解決方案,為MMS在兩種3G網路上的互通性打下可行的基礎。

2004 Ericsson於中國北京商用的WCDMA網路上實現速率高達4.9 Mbps的HSDPA現場演示,這是全球業界第一個在商用系統上的HSDPA現場演示。

2004 Ericsson, Nokia, Motorola與Siemens一起演示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技術的IOT(InterOperability Test) Phase 1 TestFest。

2004 有鑒於藍牙標準逐漸成熟,Ericsson決定終止藍牙技術授權業務,整合至Ericsson EMP公司業務之內。

2005 Ericsson收購Marconi Corporation plc大部分的電信業務。
說明:
1. 此收購將包含Marconi的光纖網路、無線與固網寬頻接取網路、soft-switch、數據網路設備等業務,還包含公司商標、品牌名稱與專利權。
2. Marconi Corporation plc的歷史可追朔到1897年由Guglielmo Marconi(台灣稱其為無線電之父 - 馬可尼先生)所建立的公司,當時的公司名稱是The Wireless Telegraph & Signal Company,其規模經過多次商業合併之後不斷擴大,直到2003年才又回到這個以馬可尼為主的名稱。核心業務以網路設備和網路服務為主。
3. Marconi Corporation plc被收購後將更名為telent plc公司(沒寫錯,這間英國公司選擇以小寫字母為招牌的開頭),新公司的業務重點將專注在為電信和企業用戶提供各種領先的服務,並成為易利信在英國首要的服務合作伙伴。

2005 Ericsson與中興通訊(ZTE CORPORATION)簽約合作在中國推展TDS-CDMA方案,初步計畫將中興通訊的基地台整合在Ericsson的RAN系統中。

2005 Ericsson的EMP – U100與日本NTT DoCoMo成功完成IOT測試。
說明:EMP宣稱2004年全球的WCDMA手機中,有30%使用了WCDMA/GPRS雙模平台 - U100,因此這次在NTT DoCoMo的UMTS網路中能夠成功運作,表示日本手機製造商將可以使用U100來進軍日本市場。

2006 Ericsson率先在3GPP定義的所有頻段上提供完整的WCDMA手機方案。
說明:
1. 3GPP定義了以下9個頻段︰頻段1︰2100 MHz;頻段2︰1900 MHz;頻段3︰1800 MHz;頻段4︰2100/1700 MHz;頻段5︰850 MHz (美國適用);頻段6︰850 MHz(日本適用);頻段7︰2500 MHz;頻段8︰900 MHz;頻段9︰1700 MHz(日本適用)。
2. 推出U310和U360 WCDMA/HSDPA移動平台之後,Ericsson成為全球首家在3GPP定義的所有9個頻段上成功完成平台測試的廠商。U310和U360平台支持在其中的8個頻段上進行全面的商用部署。同時,U360平台的另一版本則被用于完成了2500 MHz頻段的測試。
3. WCDMA和HSDPA網路最初部署在2100 MHz頻段上,但目前已經開始部署在2G技術(如GSM)使用的頻段上,以及一些新的頻段,如2500MHz和在美國使用的2100/1700 MHz。

2006 Ericsson推出以IMS為基礎的IPTV end-to-end解決方案;Ericsson宣佈提供HSPA與IMS技術與Intel Core處理器合作加速行動PC(mobile PC)的開發與應用;Ericsson提供整套UMTS上的IMS網路系統給日本軟銀行動(SOFTBANK MOBILE Corp.),是全球第一個啟用的IMS商業網路。
說明:日本軟銀集團4月份收購了英國Vodofone日本分公司,並從10月起將其更名為軟銀行動)

2006 Ericsson同意將Ericsson Microwave Systems AB(EMW)賣給Saab集團。
說明:EMW的歷史要從1956年談起,當時Ericsson成立MI(Military Information)部門,負責雷達相關業務,1987年升級成為Ericsson Radar Systems公司(同年手機部門從此獨立出去),1994年更名為Ericsson Microwave Systems,主要業務是微波通信與防禦系統,同時也研發生產WCDMA的基地台。

2007年03月26日【科技日報鍾榮峯報導】Ericsson證實退出研發WiMAX行列/Ericsson近日證實已經退出 WiMAX產品的研發和製造行列。Ericsson成為首家退出WiMAX研發的重要電信設備製造商。Ericsson寬頻CDMA業務開發經理Persson Mikael表示,WiMAX能夠提供的服務,Ericsson相信3G的條件也能提供同樣服務。退出WiMax市場後,Ericsson將專心研發3G項目。
(暫貼) [11]

Ref:
[1] Ericsson官方網站:http://www.ericsson.com/ericsson/corpinfo/compfacts/history/years_leadership, 129 years of leadership
[2] 台灣易利信官方網站:http://www.ericsson.com/tw/ericsson/press/2005/1026.shtml
[3] John Meurling and Richard Jeans, The Ericsson Chronicle: 125 Years in Tele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sforlaget, June 2001. 本文所參考為愛立信中國網站的簡體中譯本
[4]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 search for: Ericsson
[5] ICFAI Center for Management Research: http://www.icmr.icfai.org/, search for: Ericsson in China
[6] PrivateLine, http://www.privateline.com/TelephoneHistory2A/ericsson.htm, Privateline.com's Ericsson History Page
[7] 左家榮, MATRA (馬特拉) 法國的高科技企業集團,通訊雜誌,第六期
[8] Matra-Ericsson Telecommunications 1990, Thunderbird, A07-99-0011(1990)
[9] Qualcomm官方網站:Press Release, ERICSSON and QUALCOMM Reach Global CDMA Resolution, 1999
[10] Sonim官方網站:http://www.sonimtech.com/products/standards.html#OMAPoC
~061225 r3, web version
[11] 科技日報網站:http://www.hope.com.tw/
[12] Look Smark網站:FIND ARTICLES,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0BFP/is_1999_Oct_18/ai_56540640

~ 070626r3 web version

Nokia簡史 (The brief history of Nokia)


Nokia簡史 (Connecting People)
1865 一位採礦工程師Knut Fredrik Idestam在芬蘭南部建立Nokia紙漿工廠,Nokia是當時附近一座莊園的名字,Idestam以此為公司命名,從此開啟Nokia的歷史。

1922 Finish Rubber Works(芬蘭橡膠公司)取得Nokia與Finish Cable Works(芬蘭電纜公司)的主控權

1962 Nokia開始投入通信設備領域。

1967 Nokia, Finish Rubber Works與Finish Cable Works合併成立Nokia企業集團稱為Oy Nokia AB. 此時電子部門只佔集團總營收淨值的3%而已,部門內有460名員工。

1969 Nokia推出世界首台符合CCITT標準的30-channel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發報機。

1977 Nokia常務董事Kari H. Kairamo確定公司應走向科技產業的大方向。

1982 Nokia推出歐洲第一部數位式交換機Nokia DX200,獲得成功迴響,奠定Nokia開發公用網路系統的技術基礎。

1984 Mobira Oy推出全球第一支NMT(Nordic Mobile Telephony)可攜式汽車電話 - Mobira Talkman,重量“僅”有5公斤,為Nokia帶來優異業績。

1986 Mobira Oy正式更名為Nokia-Mobira Oy.

1987 Nokia推出世界第一款手持式行動電話 – Mobira Cityman,外型大小已經與當年出現在台灣的AMPS手機-黑金剛相仿,全機重量減輕到800g。

1988 世界第一部符合CCITT標準的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交換機由Nokia製造並於芬蘭使用。

1991 全球第一個GSM運營商Oy Radiolinja AB在芬蘭開台,網路系統由Nokia製造,同年全球首通GSM電話就從Nokia設備撥出。

1992 Nokia推出據說是全球第一支GSM900的手機 - Nokia1011。

1993 Nokia網路已經可以提供SMS服務。同年企業標語改為Connecting People。

1994 除了GSM, Nokia還同時針對IS-136, DCS1800以及Japan Digital等不同數位無線系統推出相對應的手機;同年Nokia首度推出給筆記型電腦使用的GSM modem card。
1995 Nokia PrimeSite誕生,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GSM基地台。

1997 Nokia推出Human Technology的廣告口號,無論是否為真,都喚起了Nokia在使用者心中以人為出發點來思考高科技的美好感覺;同年Nokia針對華人市場推出全球第一支可傳送簡體/繁體中文SMS的機型。

1997 Nokia交貨全世界前4套TETRA網路系統。

1997 Nokia首先推出GSM 900/1800雙頻基地台。

1998 Nokia為Telecom New Zealand架設全世界第一套符合ETSI標準的ADSL網路。

1999 Nokia推出WAP手機以及GSM 900/1800雙頻機。

1999 Nokia與南韓SK電信聯合開發WCDMA技術。同年在芬蘭完成第一通從WCDMA到PSTN的通話。

1999 Nokia與Ericsson的合作:Ericsson and Nokia Make the First GSM 400 Call - Company Business and MarketingCambridge Telcom Report, Oct 18, 1999The first official mobile call on the GSM 400 frequency band was made during a GSM 400 conference in Budapest, Hungary. The call was performed with Ericsson prototype infrastructure, such as Radio Bas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and dual band GSM 400/1800 prototype mobile phones from Nokia.This first GSM 400 call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in the progress of extending GSM with the new frequency band at 400 MHz. GSM 400 delivers the same high-quality services as the present frequency bands. GSM is currently available in the 900, 1800 and 1900 MHz frequencies.Extending GSM with a fourth frequency band will be a cost-efficient way to provide improved coverage and will offer better possibilities to benefit from combined low and high frequencies.

2000 Nokia完成世界第一個IPv6相容的end-to-end GPRS網路。同年在中國開始佈建GPRS網路。

2000 Nokia在中國北京完成簡體中文WAP over WCDMA的實驗。

2000 Nokia完成全世界第一個跨不同電信業者間進行的GPRS網路漫遊實驗,當時從新加坡漫遊到香港。

2001 Nokia在芬蘭完成全球第一通符合3GPP R99規格的UE-to-UE呼叫。

2001 Nokia推出MMS網路功能。

2001 Nokia提供第一個符合3GPP規格的E-OTD手機定位系統。

2002 Nokia公開第一支符合3GPP規格的EDGE手機。

2002 Nokia推出世界首支WCDMA/GPRS/GSM手機 – Nokia 6650(如圖片)。
說明:
這隻手機對在3GPP R99時期投入3G戰役的工程師而言,應該帶有濃濃的戰爭紀念色彩,因為這是當時全世界獨一無二的WCDMA手機,許多UMTS網路的驗證工作都靠她來完成。

2003 Nokia推出世界首支提供隨按即說(push-to-talk)功能的GSM/GPRS/EDGE手機。

2003 Nokia宣稱在cdma2000模擬環境中實現世界首通高速1xEV-DV的data call。

2003 Nokia提供12 GSM module讓無線遠距儀控更加便利。

2004 Nokia展示同時支援IPv6/IPv4的CDMA雙協定手機(Dual-Stack handset),並成功使用Mobile IPv6技術在兩個CDMA網路中完成一通即時影像的無感知handover。

2004 Nokia在TeliaSonera(芬蘭電信運營商)商用網路中,實現世界首通EDGE與WCDMA之間的3G packet data handover.

2004 Ericsson, Nokia, Motorola與Siemens一起演示PoC(Push-to-Talk over Cellular)技術的IOT(InterOperability Test) Phase 1 TestFest。

2005 Nokia提供世界第一個商用DVB-H網路服務系統。

2005 Nokia發布世界首支內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功能的手機。

2006 Nokia與Elisa(芬蘭電信運營商)合作完成世界首通在900MHz頻段建立的WCDMA/HSDPA data call.

2006 Nokia和Siemens共同宣佈將雙方的電信設備和網路業務部門合併成爲Nokia Siemens Networks(NSN),雙方各占50%的股權,總部位於芬蘭,預計將在2007年第一季完成此合併案,屆時NSN將成爲僅次於Ericsson和Alcatel-Lucent的全球第三大電信設備廠商。[6]。

2006 Nokia宣佈中止與日本Sanyo的CDMA手機合資計畫,準備於2007年退出CDMA手機市場,但中國市場暫不影響。
說明:Nokia於此年2月發佈要與Sanyo合組CDMA手機新公司的計畫,不料短短四個月就中止,現有的CDMA研發人員將轉入GSM與WCDMA技術領域,至於重點市場,如北美市場將繼續銷售代工生產的Nokia CDMA手機。

200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starts operations and assumes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Posted: Mon, 02 Apr 2007 16:19:53 -0500 (暫貼)

Ref:
[1] About Nokia網站:http://www.about-nokia.com/history/
[2] Virtual Finland官方網站:http://virtual.finland.fi/Economy/ 文章標題︰A town called Nokia [3] Dan Steinbock著,李芳齡譯/Nokia!小國競爭者的策略轉折路/商智文化/2002
[4] Nokia官方網站:http://www.nokia.com/,文章標題︰Nokia first
[5] 丁浩 著/芬蘭的鈴聲/博思騰/2003
[6] 中時電子報/中網科技:http://news.chinatimes.com/
[7] http://www.nokiasiemensnetworks.com/
[8] 鴻信通手機網:http://www.529buy.com/
[9] Look Smark網站:FIND ARTICLES,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0BFP/is_1999_Oct_18/ai_56540640


~ 070626r8, web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