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26

Nokia in Taiwan












Nokia在台灣 (諾基亞)
1996 Nokia通訊系統事業部在台成立業務辦事處

1997 Nokia行動電話事業部在台成立業務辦事處

1999 Nokia獲得和信電訊南北區GSM 1800與GPRS網路合約
說明:合約包含從RAN到CN以及IN網路都是Nokia的設備

2000 Nokia獲得和信電訊中區GSM 1800網路合約;和信電信與Nokia完成亞洲第一通GPRS數據傳送,也是台灣第一個商用GPRS網路。

2000 獲得中華電信南區ADSL以及GPRS合約
說明:此合約集中在Nokia GPRS的核心網路設備

2001 Nokia與中華電信研究所簽署第三代行動通信試用系統合約;與中華電信公司簽署 DSL 合約

2001 Nokia提供台灣大哥大完整GPRS網路系統

2002 Nokia中華電信簽署MMS解決方案合約;同時獲得中華電信以及台灣大哥大的WCDMA系統合約,是Nokia在台灣豐收的一年
說明:
1. 此MMS方案包含Nokia MMS Center, Nokia Multimedia Terminal Gateway, Nokia WAP Gateway, Nokia Multimedia Gateway以及Nokia Profile Server
2. 台灣大哥大的WCDMA系統合約主要包含RAN與CN

2003 Nokia提供中華電信Nokia Delivery Server
說明:Delivery Server是一種提供手機下載視訊、彩色遊戲、多樣鈴聲以及其他娛樂服務的系統

2004 Nokia與中華電信及台灣大哥大簽署第二階段 WCDMA 3G 系統擴建合約

2004 Nokia與中華電信合作推出 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 (PoC) ,並推出第一支具PoC 「即按即說」功能手機 Nokia 5140

2005 台灣大哥大以單一Nokia建置的WCDMA網路正式開台,全台首先提供3G服務

2005 中華電信以單一Nokia建置的WCDMA網路正式開台,提供3G服務

2005 Nokia繼Ericsson之後,成為遠傳電信中南部WCDMA RAN的供應商

2006 Nokia獲得中華電信3G通訊系統擴建合約,提供中華電信全面性的通訊系統解決方案,包含HSDPA升級方案2006 Nokia獲得台灣大哥大3G通訊系統擴建合約,提供CN擴建,HSDPA升級方案以及數千座Nokia Flexi WCDMA基地台

2006 Nokia和Siemens共同宣佈將雙方的電信設備和網路業務部門合併成爲Nokia Siemens Networks(NSN),總部位於芬蘭,雙方各占50%的股權,預計將在2007年第一季完成此合併案,屆時NSN將成爲僅次於Ericsson和Alcatel-Lucent的全球第三大電信設備廠商。NSN將在我國設立子公司買下台灣諾基亞的行動通訊及固定網路設備業務連同相關資產,而Siemens則會將所持有台灣吉悌電信公司60%股份移轉與NSN,由NSN擔任吉悌電信股東。也就是當結合案完成後,在台灣的相關業務將會由NSN的在台子公司和台灣吉悌電信負責經營[4]。

2007 台灣諾基亞-西門子總經理王建亞7月20日決定,將諾基亞-西門子行動服務發展中心升級提供WiMAX測試,未來,台灣網通廠可以將WiMAX終端產品送往該中心進行測試,並搭諾基亞-西門子便車、進軍國際市場。據了解,目前與諾基亞合作的網通大廠包括合勤、友訊等將大大受惠。諾基亞、西門子兩家公司合併後,公司整體營收約五百億歐元(包括手機部門)。7月推出最新Flexi WiMAX基地台,王建亞說,該產品最大特色是比傳統基地台省下六○%電力,加上,Flexi能同時插上3G及WiMAX模組,3G及WiMAX可以共同一個基地台,可以為既有3G業者省下不少的網路設備成本。[5]

Ref:
[1] Nokia網站: http://www.nokia.com.tw/, 文章標題︰台灣諾基亞簡介
[2] Nokia Press
[3] Mobile Monday: http://www.mobilemonday.net/mm/
[4] 中時電子報/中網科技:http://news.chinatimes.com/
[5] Yam天空新聞: http://news.yam.com/chinatimes/computer/200707/20070721506313.html

~ 070726r3 web version

20070718

DECT簡史

1987 UK公佈BS6833當作CT2的標準,其中大部分以BT的早期研究為基礎。
1988 ETSI剛成立,其下TC/RES成立RES03子委員接管DECT專案。
1991 ETSI公佈第一份DECT標準。
1992 ETSI公佈第一套DECT完整標準,當時並無互連需求。
1993 GAP概念誕生,確保公共、居家與商業區的互連性。
1995 TIA採用DECT技術來制定PWT與PWT-E。
1996 ETSI公佈GAP第一版,DECT標準第二版本。
1996 在歐洲,一個FT可接單外線或雙外線,可以同時支援6隻PP的規格已經非常普遍。
1997 GAP相容DECT系統問世。
1998 台灣電信總局開放低功率行動電話,其中DECT頻帶為1880 ~ 1895MHz。
1999 DECT成為IMT-2000 FT的3G候選技術。
2001 台灣電子檢驗中心完成DECT完整符合性測試實驗室的建置,並取得CNLA認證。
2005 FCC同意在原先PWT的1920 ~ 1930MHz頻段使用DECT技術。
2006 DECT Forum將USDECT稱為DECT 6.0。
2006 Skype-DECT電話大量問世,帶來新的市場需求量。

DECT名稱演進:

最初
DECT:= 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phone
--> 狹隘的定義

第一次改變
DECT:= 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 因為增加了非語音的應用

1996第二次改變
DECT:= Digital Enhanced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s
--> 為了非歐洲國家的採用

縮寫
BS: British Standard
BT: British Telecom
CT: Cordless Telephone
ETSI: 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
GAP: Generic Access Profile
PWT: Personal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PWT-E: PWT-Enhanced
RES: Radio Equipment and System
TC: Technical Committee

070718r2版本

20070716

人類通訊簡史

1970年代,IBM 首先利用System.360 主機與3750 PBX 推出自動訂購系統。但由於當時電腦電話整合(CTI)所需的發展環境尚未成熟,主要問題有交換機(PBX)價格昂貴、電腦軟硬體的技術限制、個人電腦的效能與普及率等因素,直接影響到電腦電話整合(CTI)技術的發展。[1]

1988 ETSI(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根據European Commission's Green Paper o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而成立。

1995 日本開始提供PHS公眾服務。

2003 Skype開始問世。使用非公開協定的VoIP技術,將世界引導到免費網路電話的新時代。
[skype news]
Skype Beta Launched
August 29, 2003. We're proud to announce the public release of Skype Beta and the arrival of P2P Telephony! Skype allows anyone to experience free, unlimited, high-quality voice communication over the Internet. Skype software is free to download and you can always get the latest version by clicking here.

2007 六月,蘋果電腦在眾人的期盼下,在美國推出GPRS/EDGE的四頻iPHONE,歐洲預訂2007年年底上市,亞洲預訂2008年上市。
在Nokia, SONY-Ericsson, Motorola, SAMSUNG等成熟的手機市場中,iPHONE究竟能夠佔有多少市場,令筆者疑惑。

Ref:
[1] 教育部八十九學年度大專院校通訊科技專題製作競賽:泛歐式低功率無線電話與智慧型電信系統之電腦電話
整合應用,初賽報告,報名編號:G8903,指導老師:朱元三老師

070716r4版本

20070713

台灣通信簡史

1997 台灣大哥大(TCC)是台灣第一家取得交通部核發之全區GSM1800系統特許營運執照。
1998 台灣大哥大(TCC)正式開台營運,推出0935門號。

070713r1版本

20070703

3GPP簡史

2005 First E-DCH frame protocol tests succesful
NetHawk's customer has run successful E-DCH channel tests using the pilot version NetHawk RNC/Iub Simulator v1.5. In these L1 tests the RNC/Iub Simulator received E-DCH data frames at 700kbps from the NodeB.

The final release of NetHawk RNC/Iub Simulator v1.5 will support E-DCH frame protocol for HSUPA L1 and L3 testing. The Simulator will support L1 testing for single UE up to 5.8Mbps and for three UEs with each using up to 1.44Mbps. The specification level is 3GPP Release6 June 2005.

070703r1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