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6

新聞剪貼-070307

標題:邁入4G時代 技術專利障礙與糾紛恐難擺脫
上網時間 : 2007年03月07日
新聞來源:http://www.eettaiwan.com/

全文:
有兩份關於與下一代行動網路相關IP專利權的報告顯示,未來情況可能比現存網路來得好,但兩份報告都提出了重要警告。

根據加拿大業者Maravedis在其題為「WiMAX/LTE 4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 Policy & Market Report」的報告中表示,由於:「相關程序和政策的發展,以及新興系統中所包含的技術成熟性及交叉規範(cross-discipline)多樣性」,WiMAX和GSM/3G等長期演進系統(Long Term Evolution,LTE)的IPR問題及糾紛,將少於蜂巢式市場。

Maravedis的資深分析師、該報告作者Robert Syputa表示:「我們不能低估IPR對於WiMAX/LTE 4G技術的影響。到本年代末,我們預計每年光是WiMAX的IPR就將有高達3億美元的投資。最成功的廠商專注於它們可以獲得最大好處的研發活動並利用IPR。不過不幸的是,若許多廠商如此以技術為中心,將導致未能成功把研發專案商業化。」

該報告指出,最近IPR的趨勢,即較小型廠商之間的整併與老牌供應商的加入,顯示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三星(Samsung)和摩托羅拉(Motorola)等大型廠商,將進一步展開收購,這些大型廠商將在決定WiMAX/LTE 4G市場中的整體IPR成本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市場研究公司ABI Research的報告則指出,使W-CDMA元件的平均專利費居高不下的一個重大因素,是因為12家公司擁有80%的核心IP,其中4家持有近60%的核心IP。為了獲得核心專利,這4家廠商以外的產品供應商合計繳納的專利費可能升至28.5%。

根據ABI最近以手機產業為重點的分析報告,該公司認為4G專利費形勢將更加多樣化,單憑這點就可以使4G的平均專利費低於3G。授權交易將更加頻繁,特別是在WiMAX環境中,有350多家廠商擁有核心IP

ABI無線研究主管Stuart Carlaw認為:「4G技術的IP更加分散,將允許更多的廠商交易授權,而不必為了獲得其它廠商的IP而支付專利費。這將導致平均專利費下降。」ABI並在報告中特別提到,雖然Qualcomm在OFDM領域的壟斷狀況已經紓解,但該公司又透過併購Flarion與Airgo來獲得在4G技術領域的所有關鍵IP。而這將使市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贊曰: Qualcomm真像是手機界的Microsoft。]
[贊曰:壟斷只會創造出愚蠢又笨拙的後代(想想微軟的作業系統吧),只有多樣性才能快速適應消費者的各種需求,多樣性一直是蓋亞的拿手絕活]

此外針對WiMAX,Carlaw則指出三星可能會持有接近30%的核心IP,實際上取代高通,成為該市場中的巨無霸。

(參考原文:Analysts: IPR issues could haunt 4G, LTE, mobile WiMax)
(John Walko)

~ 070326r1

20070319

2004年,誰為3G狂 (請君入甕 - 新聞轉貼試驗)

實驗說明:
這是一則2003年的老新聞了,卻依然強勢地佔據以Google搜尋"3G物語"之首,使我不得不諂媚地請君入甕,將之收藏在3G物語的超文本中,看看將來誰依靠誰生存。新聞內文中的"3G物語"其實非指本網誌,但在此也將之做了小小連結,這點還請讀者明辨與見諒。
==============
2004年,誰為3G狂
新聞來源:中國網 時間: 2003-11-14 文章來源: 國際金融報
全文:
通信展上,幾大運營商更在意如何在現有業務平臺上增加更多的商業模式和收入,對於3G只字不提

如果中國不願意在現階段對3G牌照有任何的討論,那麼除了大唐電信的TD-SCDMA以外,任何設備商的表演都將是一場無望的獨舞

在中國政府對3G持觀望態度的時候,相比傳統電信設備商的執著,一些中小廠商卻瞄準了WIFI市場

3G在中國的大幕剛拉起一角,又迅速地落下了。

幾乎所有的設備廠商都是懷著美好的心願來到11月12日開幕的2003年中國國際通信設備技術展的,希望能夠借一股東風讓3G在中國落地生根。但心懷此願的人在不短的時間內註定要失望了,國際通信展開幕式到會高層中,國信辦主任、資訊產業部部長王旭東、副部長奚國華等人的來到可謂陣容豪華,只是奚國華副部長一席話估計得讓所有人好好琢磨一番了。

奚國華說,在全球範圍內大家都已經意識到3G發展過程中語音與數據業務將長期共存,而且在相當長時間裏仍然是語音業務為主,二代業務還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開發。這番話該如何解讀,恐怕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了。

運營商不提3G

傳得信產部真諦的無疑是幾大國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鐵通沒有懸念地佔據了國際通信展的最佳黃金位置。展臺的佈置顯示,幾大運營商更在意如何在現有業務平臺上增加更多的商業模式和收入,對於3G只字不提。這種滴水不漏的安排似乎能夠理解為對奚國華副部長言論最好的注腳。

中國移動顯然認為,在2.5G的GPRS上構築的移動夢網平臺還大有文章可做,因此移動夢網的各種應用成為展會主流。中國移動總工程師李默芳在展會上面對記者更為直接地說,3G部署事關國家的大局,是由政府部門來決定的,國家會統一部署。中國移動在技術上﹑網路上﹑業務上都在作準備,但整個3G的實施還要從國家大局和整體環境,不光是從運營商利益出發。

中國聯通集團副總裁呂建國在展會之前的吹風會上表示,中國聯通在天津用一週時間建立了一個10組基站組成的CDMA1XEV-DO試驗網,顯示中國聯通在中國所有電信運營商內最有能力率先進入3G時代,但聯通並不願意看到中國現在就進入3G時代。呂建國說,中國聯通此前考察了歐洲幾大3G運營商,包括李嘉誠的和記黃埔、奧地利移動等運營商在發展3G上遇到的窘境給聯通敲響了警鐘,龐大的資本性開支和極為少量的用戶和收入在歐洲形成鮮明對比;另外一個原因是,作為兩網運營的聯通同時也在進行WCDMA和CDMA1XEV-DV的技術跟進,在中國聯通發展CDMA之初大多數國產廠商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提供大力支援的局面,在3G時代聯通並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再發生。

網通集團乾脆把參展重點放在有“通信業未來核心”的互聯網寬帶業務上,展示了包括撥號、上網卡、主叫計費、專線接入、寬帶接入、VPN、VPDN、ADSL等服務在內的全方面的解決方案。網通參展人員說,網通主要全面展示其在電話業務、寬帶業務、數據業務、電信卡業務等領域內的最新技術、最新服務,並著力加強與ICP、ISP等合作夥伴的戰略關係,以及為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廣大消費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務和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中國電信與中國鐵通也分別展示了其在固定通信網路上所開展的一些新業務。

設備商積極備戰

和不久前倍受冷落的日內瓦電信展相比,今年的北京國際通信展要熱鬧得多。這也從一個方面驗證了,中國正在成為一股力挽3G狂瀾的中堅力量。只是和1G與2G不同的是,這回是中國人掌握了話語權。如果中國政府不願意在現階段對3G牌照有任何的討論,那麼除了大唐電信的TD-SCDMA以外,任何設備商的表演都將是一場無望的獨舞。

展會上,摩托羅拉、諾基亞、新力愛立信、西門子等歐美廠商代表和日立、松下、三星、LG這些日韓廠商展示了部分概念手機和投入應用的3G手機。儘管展臺前人潮涌動,但在大多數中國消費者還沒有完全使用和習慣移動、聯通推出的2.5G移動增值業務之前,估計只能還是“叫好不叫座”。

相比簡單的手機終端,各種3G後臺設備諸如交換機、基站的展出就令許多普通消費者不知所云了。相信這些設備在運營商看來都已經不是新鮮玩意,此番作秀恐怕是一種“寧可錯殺一千,不願放過一個”的戰略了。但正如現階段很流行的3G物語所說的“3G時代,消費者依然只關心服務和應用,而不關心是何種技術”,任何設備商應該還不至於落魄到想以民間力量推動3G在中國的應用吧?

WIFI倍受追捧

相比傳統電信設備商的執著,一些中小廠商卻瞄準了WIFI市場。一位把無線局域網當成展會主打產品的廠商說,在中國政府對3G持觀望態度的時候,對於無線寬帶的發展卻持一種積極鼓勵的心態。WIFI在很大意義上是為電腦提供一種高速接入互聯網的方式,並不存在內容平臺的桎梏;而內容恰恰是人們爭論3G時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WIFI和3G都是實現無線高速接入,但因為接入平臺一個是電腦,一個是手機,因此有人認為不可把WIFI和3G扯為一談。但恰恰就是中國移動已經推出的把WLAN和GPRS捆綁的無線上網卡,和高通正在推出的WLAN和CDMA1X捆綁無線上網卡,正把這種不可把互聯網和通信捆綁的觀念打破。

在有線寬帶接入時代,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寬帶運營商只能賺取接入費用,而沒有辦法從互聯網產業上賺到真金白銀,眼睜睜看著新浪、搜狐互聯網公司在股市上風起雲湧;但在無線接入的時代,任何一個WIFI的運營商都可以掌握用戶的基本資料,從而有了進行增值服務的基礎,這也意味著只要運營商願意,他隨時可以建立一個CP、SP為自己的用戶提供服務。這種機會是否會讓電信運營商把注意力從3G轉移過來,目前還不得而知。在通信和計算融合的時代,電腦擁有通話功能,手機擁有電腦部分功能都不再新鮮,正如沒有任何人會說電腦只能用WIFI接入互聯網一樣,也不會有人說手機只能用3G技術接入運營商的增值業務平臺。

無疑,在3G不再為電信運營商熱談的時候,我們幾乎可以預見,2004年或許將迎來一番無線寬帶圈地的高潮。

《國際金融報》2003年11月14日
=======================
~ 070319r1

20070315

Benq-Siemens Suite

[序曲]

新聞來源:DigiTimes科技網/(記者沈勤譽、國際新聞中心鄭棠君/台北) [2005/06/08]

嫁妝3億歐元!明基娶西門子手機事業合併營收突破10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四大手機品牌

西門子(Siemens)出脫手機事業拍板定案,明基電通(2352)將100%收購,儘管西門子手機事業虧損高達3.5億歐元,但明基是以無負債資產轉移方式收購,亦即在10月1日正式收購前,西門子必須自行認列這些虧損;另外,西門子承諾支付2.5億歐元現金及等值服務給明基,做為核心專利開發、行銷業務擴展及共同品牌推廣,並投資明基5,000萬歐元成為策略股東,明基合計獲得3億歐元及1個世界級合作夥伴,手機業界多認為明基這項交易「非常划算」。 

明基董事長李焜耀表示,此項收購案將使得明基成為全球第四大手機品牌、大中華區最大手機科技公司,年營收將倍增至100億美元以上。他強調,這項收購案並非一項單純的收購案,明基將與西門子建立長期夥伴關係,提供從交換機系統到手機終端的端對端解決方案,加上來自於明基西門子(BenQ-Siemens)共同品牌價值,以及西門子豐富的專利權及研發人才,所帶來效應將難以估算。 

李焜耀強調,專利權在手機產業扮演角色日益重要,明基收購西門子手機事業,不僅可取得核心專利技術(Essential IP),並取得手機市場決賽權,同時也可協助其他事業,未來包括PC、消費性電子產品都會用到2G/2.5G/3G關鍵技術,遂促使明基決定採取這項戰略性行動。 

西門子執行長Klaus Kleinfeld則指出,與明基結盟可望加強該公司手機事業穩定性與發展能力,西門子將結合明基極為成功的消費性電子產品經驗,雙方在全球勢力範圍相輔相成,藉由此項交易,明基可望跨出亞洲市場,進軍由西門子所深耕的歐洲及拉丁美洲市場。此外,該項交易還可加強明基在歐系行動電信規格GSM手機研發能力。 

西門子表示,此項交易將讓該公司提列約3.5億歐元(4.3億美元)的費用支出,5年內明基將可採用西門子品牌名稱,並一併接收該手機事業超過6,000名員工,包括西門子在巴西Manaus、德國Kamp-Lintfort研發生產據點,並持續經營西門子先前設於大陸上海的製造工廠。

值得注意的是,2004年西門子手機事業營收達58億美元,高出明基全年營收的51億美元,以購併後事業合併營收計算,突破100億美元,可說是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最大收購案。未來明基營運重心也將大幅轉變,以2004年營收概算,手機所佔比重將從17%,大幅提升為60%;歐洲市場所佔營收也將從31%,提升為53%。 

明基在收購西門子手機事業後,將在德國慕尼黑設立總部,由明基執行副總王文燦、網通事業群總經理陳盛穩、原西門子手機事業執行長Clemens Joos,共同擔任經營決策小組成員,至於台北為亞洲營運總部,與西門子在北京研發中心共同負責亞洲地區產品開發及行銷業務,生產基地則將包含台灣、大陸、德國及巴西等地。

[二部曲]
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虧損267億 明基品牌代工分家
新聞來源: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2006/08/25]

【星島網訊】明基電通2005年第四季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後,累計三季本業共虧損267.3億元,“明基·西門子”品牌已經燒掉明基一個資本額。明基董事長李焜耀24日表示,為加速代工業務增長,決定將IT、數字媒體兩大事業群的品牌與代工分開,成立代工部門(IMS)、自有品牌(DMG),並將與手機品牌(BMG)成為明基的三個利潤中心。

據《工商時報》報道,新組織的人事安排也在24日一起公佈,IMS由明基個人電腦事業群總經理黃裕國領軍、DMG由歐洲區總經理李文德擔任,BMG則由BenQ Mobile董事長王文璨、執行長Clemens Joos、明基網通事業群總經理陳盛穩三人小組共同負責。
  李焜耀表示,BenQ品牌在四年半前成立後,品牌發展越來越強,而ODM訂單接的愈多,品牌與代工間的衝突也愈易發生,特別是在液晶電視更為明顯。近期不少液晶電視代工客戶強烈暗示,只要明基願意將品牌、代工分割,就會釋出大量代工訂單,使明基做出分割決定。

明基表示,未來的IMS(整合製造代工服務)將專職代工,產品包括液晶電視、液晶監視器、投影機,以及部分由子公司達信、達方等負責的零組件,但不包括手機代工。以監視器、液晶電視、筆記型電腦為主體的自有品牌產品線,成立數字媒體事業部(DMG);BenQ-Siemens品牌手機則以BenQ Mobile為主體成立BMG事業部,形成三個獨立運作的利潤中心,李焜耀還以“一個集團、兩個艦隊”形容這樣的安排。

為了讓代工服務的增長速度更快,李焜耀表示,IMS將在明年初從明基獨立出來,成為一家年營收1300億元、九千名員工的新公司。明基將為IMS引入投資夥伴,除了私募基金等純財務型投資人外,也不排除為IMS引入策略型投資人的可能性。

在未來品牌、製造的交互運作方面,李焜耀表示,DMG、IMS都將設有研發人員,IMS走一般國內ODM產業的研發/製造模式,接單客戶包括BenQ品牌與其他品牌,DMG將定位為無工廠的高階產品創新中心,分割初期DMG代工訂單將會全部交給IMS,之後DMG將對外釋出代工訂單,以善用內部與外部製造資源。

明基決定將旗下主要的代工製造業務獨立切割出來,終於讓傳聞已久的品牌與代工正式分家,實際上做成此一決定,明基友達集團早已經開始積極的籌備佈局。據悉,友達中科六代廠內,已經建制好一條液晶電視機的系統組裝線,初期將以三十二吋液晶電視為標的,為明基進行代工。此舉,也意味著後續友達將走上南韓三星與LG集團整合面板與系統製造的步伐,積極朝向顯示器產業“微笑曲線”的兩端去發展。

台灣面板製造廠中,奇美集團是較早從零組件、面板製造、一直做到液晶電視系統的公司,友達則是一直強調屬於專業的面板製造廠。業內人士指出,明基24日正式宣佈將代工製造業務獨立成公司,未來比較大的業務比重將會落在液晶監視器與液晶電視的生產上。不過,監視器與電視代工後續將會面臨包括鴻海與群創集團的強力競爭,如果單純進行切割,難免遭遇訂單上的強力競爭。因此友達近期積極在整合相關的系統零組件佈局,並在中科六代廠設置一條液晶電視系統組裝線,顯然是為了後續進一步與明基獨立出來的代工製造公司(IMS)進行配套整合而準備。

台灣面板廠同業也指出,最近友達的確對於佈局相關的液晶電視系統材料相當積極,對於未來友達可能跨入液晶電視系統組裝的訊息,不應感到太意外。南韓三星、LG甚至是日本的新力與夏普,基本上都同時具備面板製造與系統組裝的能力,再加上本身即有強力的品牌做靠山,以未來幾年面板產業裏,液晶電視面板的生產比重持續攀高的情況來說,可能上下半年的淡、旺季分野會非常明顯,如果不能掌握附加價值較高的系統與品牌,只靠面板製造去硬碰硬,將會逐漸出現長期獲利的隱憂。

[三部曲]

新聞來源:DigiTimes科技網/(記者沈勤譽/台北) [2006/09/29]
拋開西門子結婚證書 明基此役傷得不輕明基行動通訊丟給德國政府解決 此招頗令業界愕然

明基(2352)選擇在合併西門子(Siemens)手機部門的1週年前夕,突然做出令人愕然的決定,一舉將明基與明基行動通訊(BenQ Mobile)劃清界線,2005年此時從西門子手上接下的拖油瓶,如今乾脆丟給德國政府解決,看來是一記妙招,但是明基的企業形象與明基西門子的品牌形象,卻是傷得不輕

明基高層在28日的記者會中,坦言這是一個不得不做的決定,畢竟明基合併西門子手機部門後繳出3季的成績單,可說是季季不如預期,不過,明基高層認為,德國經營團隊未能達到目標,是明基重傷累累的主因,卻絕口不提明基本身在決策與執行面的問題

回想近1年前,明基風光娶進西門子手機部門,強調是德國工藝與亞洲風格的完美結合,不僅是台灣廠商收購國際大廠產品部門的首例,也是台灣品牌挺進國際舞台的重要一役,如今明基不堪連連虧損,決定讓BenQ Mobile自生自滅,除了象徵停損之外,更是幾近於承認敗戰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明基與西門子雙方因此一收購案而結盟,希望各自結合在用戶端與基礎網路的互補優勢,西門子也順勢成為明基股東,但明基此次痛下決定,卻未曾主動告知身為股東的西門子,雙方的關係似乎冷到冰點

雖然明基強調曾仔細檢視當初簽訂的合約,此舉應該無違約的問題,但西門子對於此一結局勢必相當傻眼,因為一個爛攤子丟了一圈,等於又回到德國人手中。

儘管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在上季法人說明會中,還強調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的決策沒有後悔,但外人都看得出來,李焜耀這個生涯中最大的豪賭,恐怕因為過度樂觀而失算,也讓明基上了一堂代價高達6億歐元的課

不管明基行動通訊的未來如何,以明基而言,無論是手機事業或品牌事業,都等於回到原點。儘管明基在與西門子的互動中學到很多,也認清亞洲研發與製造的優勢所在,但未來明基如何藉由一己之力,強化產品與品牌的戰力,走出與西門子分手的陰影,相信還是會被以放大鏡檢視。

[插曲]
新聞來源:大紀元 [2006/10/04]
德國電信業者取消向明基下單

【大紀元10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育立慕尼黑三日專電)明基向慕尼黑法院申請無力清償保護後,德國電信業者也相繼取消下單。德國最大的兩家電信業者德意志電信(T-Mobile)與Vodafone證實,目前正與破產管理人釐清售後服務等問題。

「明鏡週刊」網站報導,明基的破產管理人普拉格預定本週內與德意志電信談判,討論售後服務和零件的問題,希望說服這家德國最大的電信業者繼續訂購明基所產的手機。德意志電信發言人也說,與破產管理人談判的目標是繼續銷售明基的手機。

知情人士指出,德意志電信是明基最大的客戶之一,至今已賣出數十萬支明基的手機,目前店面還可見四款明基的手機,報導還引述消息人士說,德國第二大電信業者Vodafone 也暫時向明基取消下單;Vodafone發言人說,目前正與破產管理人談判當中。

「德國金融時報」今天指出,如果電信業者不下單,明基很可能撐不過今年年底,因為明基手機的銷售主要還是仰賴電信業者。該報指出,由於購買手機的消費者在德國還可獲得兩年的售後保證和服務,因此廠商如無力支援並提供零件,電信業者不可能下單,對此明基正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插曲]
來源:資詠科技 [2006/10/17]
西門子成立暫時公司 收容德國明基員工

據路透(Reuters)報導,西門子(Siemens)承諾將設置暫時性的過渡公司,收容3,000名明基行動通訊(BenQ Mobile)德國子公司的員工,並在此重新訓練、重新安置的過渡階段內,由該公司發放薪資,協助員工度過難關,並承諾將比照西門子內部員工轉調模式,在有適合工作職缺的條件下,優先錄用這3,000名前西門子員工。

西門子發言系統表示,成立該過渡公司的3,500萬歐元基金當中,其中有500萬歐元是來自西門子管理團隊原訂2006年度調薪預算的挹注,在明基行動通訊德國子公司爆發聲請破產保護事件之後,西門子管理團隊同意延後1年調薪。

據金融時報(FT)報導,西門子工會以及德國總工會還進一步要求西門子2006年減少發放股利的幅度,將營運獲利用來挹注明基行動通訊德國子公司的經營,然而,該報引述管理學者指出,在事後對於未能自救的昔日員工盡可能做到妥善安置,可說是企業秉持社會責任的發揮,但不能夠就此一竿子打翻所有企業重整組織、精簡瘦身、撙節成本等改造的方向,這不啻是因噎廢食的作法。 報導指出,明基行動通訊德國子公司破產管理人Martin Prager日前表示,該公司手中還掌握有近1,600項專利,應可繼續經營手機事業無虞,對於尋找策略合作夥伴應該也是利多消息,然而,以德國高工資成本的環境而言,目前不論是摩托羅拉(Motorola)還是諾基亞(Nokia),均為釋出風聲有意收購,但Prager破產重整的時間壓力卻已經很緊迫。

[四部曲]
新聞來源:電子工程專輯
BenQ裁撤北京手機研發中心 [2006年12月21日]

做為其手機業務種重整策略的一部分,明基(BenQ)關閉了位於中國北京的手機研發中心,並解雇400名工程師。不久之前明基決定將該公司位於上海的研發團隊裁員40%,這些行動都是明基為重組其破產的手機部門BenQ-Siemens所做的努力。

明基為扭轉該公司去年從西門子(Siemens)手中收購之手機業務的虧損局面,付出了巨大代價,但收效甚微。該公司今年1~9月虧損了6億美元,並計畫賣掉一些非核心資產,以擺脫困境。
明基在10月份表示,它將出售一些業務以改善財務狀況,並將評估手機部門破產對於其他業務的衝擊。同月,明基還在德國裁減了3,000名員工中的大約三分之二,這些員工都是BenQ-Siemens手機開發及生產的有關人員。

此外該公司還計劃關閉位於南美洲巴西與墨西哥的手機製造廠,並且在明年第三季將位於台灣與蘇州的手機製造據點整合至上海。
(參考原文:BenQ axes Beijing handset R&D center)

[尾聲]
來源:
BenQ啟示錄:國際品牌之路的昂貴教訓 [2006/10/05]

明基(BenQ)公司正自與西門子聯手的BenQ-Siemens品牌失敗中學習到一頁慘痛教訓;儘管如此,該公司對於建立全球品牌的遠景仍堅定不移。

BenQ在一年前接手西門子手機部門,當時的西門子平均每天虧損150萬美元。由於該公司手機部門業務每下愈況,西門子還為此支付明基大筆費用以拋出這個燙手山芋。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BenQ為了快速建立全球品牌付出了無比昂貴的代價。過去12個月來,BenQ已經支付了大約7.6億美元來維持西門子手機部門的運作。終於,一切都已經夠了!BenQ公司董事長李焜耀遏然終止一切,他瞭解到西門子手機部門終究無法協助BenQ成為一家全球公司。

這是BenQ在其品牌經營之路所獲得的昂貴教訓,也是許多亞洲製造商在規劃其生存策略之際所應該注意的。由於ODM業務或較成熟PC產品的利潤空間極其微薄,一些大型亞洲公司紛紛跟隨建立自有品牌之風起舞。問題是,這應該是一項長遠的計劃,而這些公司們卻往往認為不需多久的時間即可達成理想。

這樣的想法使得他們透過收購已經擁有品牌的公司打算出脫的棘手資產,例如中國聯想收購IBM的PC部門、TCL與Thompson結盟,以及BenQ匆促取得西門子手機部門等。這些交易也伴隨著聯合品牌的策略安排,如同我們看到的Sony Ericsson。

然而,Sony Ericsson透過其創意設計成功地緩解了虧損,甚至重新振作起來; 相形之下,上述三項交易的關鍵主要在於嚴密的成本削減,而這也正是傳統製造商所採用的策略。但品牌的建立毫無捷徑可言。品牌是建立在信賴的基礎上,而信賴則源於產品品質與創造力,而非削減成本。最近一位汽車銷售員告訴我,一部汽車可能具備性能好、速度快與價格低廉這三項優點,但是客戶通常必須權衡折衷,選擇其中兩項優勢。

假如BenQ打算建立真正的品牌,就必須作出同樣的決定。但除了降低成本以外,我想我們並不曾聽過李焜耀論及品質與創造力。他是一位具有遠見且勇於冒險的人。希望他能有耐心並獲得公司同仁的支持,使BenQ持續朝建立品牌之路邁進。

建立全球性自有品牌當然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此一過程並不會太快,代價也不菲。然而,假如BenQ能永遠朝此目標並勇於承擔其中所發生的每件事,那麼消費者將會逐漸瞭解到,他們的產品是值得BenQ這個品牌的。
(Mike Clendenin)

[安可曲]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記者呂開瑞/桃園報導】2007.03.15 03:42 am
明基風暴 李焜耀限制出境

打出BenQ品牌的明基電通公司涉嫌內線交易案,檢調偵辦箭頭指向董事長李焜耀。桃園地檢署查出,明基把盜賣的股款匯到海外紙上公司,再透過國際基金回台護盤,懷疑李焜耀授意,昨(14)日將他限制出境。
檢察官前(13日)晚已聲押明基財務部副總經理游克用獲准,昨天又限制李焜耀出境,將在查扣資料解讀完成後,發動第二波偵蒐行動。至於何時會約談李焜耀,檢方表示,將視游克用是否供出實情和分析查扣資料結果而定。
檢方會懷疑李焜耀涉案,源於昨天查出游克用於94年底在馬來西亞設立CREO公司,但這家公司實際上並無營運,是紙上公司;去年初起,游克用陸續賣出公司保管的股票近1萬張,把股款匯往海外的CREO公司。
去年3月,明基公布重大虧損財報後,股價重挫;游克用再把海外公司資金透過國際基金,以「外資」名義,回台購買明基股票護盤,卻因明基股價重挫,無力拉抬。
檢方查出,明基公司把提撥給員工的股票,保留20%做為海外員工認股,這些股票統籌由明基公司保管,游克用就是盜賣這些股票輾轉幫明基護盤;但到底匯出多少資金,又有多少資金以外資名義回流,因牽涉到海外帳戶,不易追查,檢方要再過濾比對。
游克用在檢方調查時,否認有上級授意盜賣股票護盤;只是他自己為公司生存著想而做的決定,錢未進口袋,想拉抬股價。不過,為何赴海外設紙上公司和透過國際基金以外資名義回台護盤等,他的供詞有保留。檢方認為他有串證之虞,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

~ 070315r1